福鼎新聞網訊(李秋容)走進小筼筜村,映入眼簾的就是房前屋后的彩色“新衣”,漂亮的墻體彩繪、廢棄輪胎制成的花盆、魚形狀的燈籠……就連院子前后的菜地也都圍起了柵欄。在漁船、沙灘的映襯下,村落更顯別致。
過去的小筼筜村并不像如今這般,那時的入村主道兩旁雜物隨意亂堆、垃圾亂扔等問題突出。從“難點村”到“文明村”,小筼筜村將“拆”和“整”結合,先后完成了漁家大院、生態景觀林、海堤加固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工程,2021年共裸房整治200戶、新建公廁2座,300多米長的河道進行拓寬改造,投入4.9萬元打造了應急機械井項目,全面普及自來水,戶廁達到97%……村容村貌煥然一新。
村民對村子的變化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。“衛生做得很干凈,我們真的很滿意。”在村路口曬衣服的阿婆笑著告訴筆者。“以前我們的村子挺臟,因為種植紫菜的緣故經常是垃圾亂堆放,這兩年村干部們很辛苦,帶頭做了不少事,環境整治后,到處都干凈多了。”小筼筜的村民大伯說。
為了讓村容村貌更加美好,小筼筜村還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,引導村民參與自治,讓建設美麗家園成為社會共識和行動。包村領導、包村干部親自帶頭、親自部署,用行動號召村民用一技之長改善村容村貌,以此不斷提升群眾的參與感、獲得感、認同感,讓幸福指數漲起來。
“在整治過程中,我們村兩委帶頭組織村民、黨員參與環境整治、河道整治等工作,村民主要參與河道清理、垃圾清運、集中拆除違法搭建等內容。”小筼筜村黨支部書記陳淑琴介紹。
“村河道整治工程已在2022年1月竣工,下一步河道整治二期工程將在今年的3月份開展。”陳淑琴表示,接下來要堅決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場硬仗,建立環境整治長效管護機制,擦亮鄉村振興底色,讓文明意識入心入腦。